8月26日晚,建筑陶瓷頭部企業蒙娜麗莎(002918)發布202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19.15億元,其中二季度營收12.29億元,歸母凈利潤5361萬元,盈利能力較前兩個季度明顯改善。
在行業面臨調整的背景下,蒙娜麗莎持續以提高經營質量為破局之道,成為公司在二季度實現業績穩中向好的底層邏輯。從業務結構看,上半年,公司幾大類產品中,高附加值的陶瓷板、薄型陶瓷磚收入表現最為穩健;從運營效率看,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均同比下降,提質增效成果顯著。
更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去年建成氨氫零碳燃燒技術量產生產線意義非凡,突破了世界六大前沿技術難題,為業內開辟零碳智造、綠色發展的同時,也助力公司實現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
二季度凈利潤達5361萬元,較前兩季大幅改善
蒙娜麗莎主要從事高品質建筑陶瓷產品的研產銷,產品包括陶瓷磚、陶瓷板(巖板)、薄型陶瓷磚等,可提供從地面、墻面、背景墻、瓷藝畫、巖板家具等全范圍的空間解決方案,應用于家居裝修、大型市政建設、商業空間、軌道交通等領域。公司旗下品牌有“蒙娜麗莎”“QD”“美爾奇”。
蒙娜麗莎202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實現營收19.15億元,業績雖然出現調整,但從季度表現來看,今年二季度實現營收12.29億元,環比大增79%,創近三個季度以來最高;二季度歸母凈利潤5361萬元,扣非后凈利潤5130萬元,不僅較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虧損情況顯著改善,并且盈利規模與營收規模均已接近去年三季度銷售旺季時水平,彰顯經營韌性。
以提高經營質量破局
蒙娜麗莎作為陶瓷行業頭部品牌,面臨行業步入調整期,公司選擇以提高經營質量為破局之道。
技術驅動,引領產品高端化轉型。蒙娜麗莎近年來加大投入對高性能陶瓷巖板的研發,集中力量攻克陶瓷板材薄型化關鍵核心技術,成功實現3mm超薄陶瓷板材的創新及應用,有效推動了國內陶瓷板材薄型化的發展。產品系列上,公司今年新推出無極·石界、七星珍巖等新品系列,在質感工藝與安全性能上實現創新突破,鞏固大板、巖板領域的領先優勢,其中,無極石界系列瓷磚從全球珍稀原石中凝練7大花色,將品牌推向新高度。上半年,公司產品附加值更高的陶瓷板、薄型陶瓷磚收入為2.3億元,在幾類主要產品中表現最穩健。
(蒙娜麗莎無極石界系列產品應用實景圖)
主動調整市場策略,穿越行業周期。上半年,在房地產行業處于存量競爭的大環境下,蒙娜麗莎主動降低與房地產行業關聯度較高的工程戰略業務布局,同時加碼發力經銷渠道,積極拓展市場。公司上半年經銷業務收入達15.89億元,表現明顯穩于工程戰略業務。
精細化運營,筑牢盈利質量根基。公司持續實施精益管理,在原材料采購、節能降耗、降本等多方面實施提質增效措施,生產成本和運營效率均取得一定成效,期間費用也得到有效管控,費用總額同比有所下降。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均同比下滑,降幅在8%至40%不等。
生產端轉型升級成效顯著
蒙娜麗莎經營質量提升的諸多舉措中,生產方面轉型升級的突破尤為引人矚目。
生產布局上,蒙娜麗莎構建起四大基地差異化協同發展格局:股份公司依托佛山陶瓷產業集聚優勢及強大研發實力,清蒙公司憑借廣東制造業資源及原料優勢,桂蒙公司憑借其現代化生產線及周邊優質原材料供應,江蒙公司緊貼華東消費市場,以高效物流網絡降低運營成本,強化區域市場輻射能力。公司四個基地均獲“綠色工廠”認證。
生產線的優化升級上,蒙娜麗莎的“零碳探索”更是走在行業前列。去年9月,公司與佛山仙湖實驗室等五家單位合作,建成陶瓷工業氨氫零碳燃燒技術量產生產線。據介紹,該生產線突破了世界六大前沿技術難題,包括實現了氨氣可靠點火和穩定燃燒,實現了燃燒過程中CO2的零排放,燒制過程中陶瓷板/磚呈色和理化指標與天然氣燒制無差別等,為高溫陶瓷行業的“零碳智造、綠色發展”開辟了全新路徑。今年3月,公司氨氫零碳燃燒技術產線建設項目成功入圍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評選的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
(公司氨氫零碳燃燒技術產線建設項目入圍輕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典型案例)
據介紹,蒙娜麗莎氨氫零碳燃燒技術量產生產線經過運行,已實現平穩、可靠,陶瓷板/磚年產量150萬平方米,100%純氨燃燒后減碳5,200噸/年。該生產技術已成熟,可復制推廣。憑借在綠色創新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突出表現,公司獲頒“廣東碳標簽證書”。
智能化轉型則為生產效率再添“加速度”。公司在2021年啟動企業整體數字化項目,并在2024年將數字化建設全面覆蓋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同時引入AI技術,提升生產端智能化水平。今年上半年,公司依托數字化手段,優化排產計劃與生產流程,提升生產效率,穩定產品質量,減少資源浪費;通過“智能+人工”質檢模式,嚴格把控產品關鍵性能指標,保障產品使用安全。公司入選廣東省先進級智能工廠名單,標志著數字化轉型進入省級先進行列。
隨著蒙娜麗莎生產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邁進,公司實現了環保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向共贏。公司持續錨定高質量發展方向,在行業調整的復雜環境中鍛造長期競爭力。